中國駐美國大使館 10 日發布秦剛大使在 " 銘記英雄—紀念飛虎隊 80 周年及二戰時期美國援華空軍歷史圖片展 " 上的講話,如下:
諾頓 · 施瓦茨將軍,
查爾斯 · 博爾登將軍,
杰夫 · 格林會長,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我在今年駐美使館云上春節招待會上曾說:" 在虎年,我們也不要忘記‘飛虎隊’等許多動人的故事。" 今天很高興參加這個圖片展的開幕式,紀念飛虎隊這段中美關系中的偉大篇章。
剛才我仔細參觀了圖片展,仿佛回到了 81 年前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在中國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刻,有一批壯志凌云的美軍飛行員,在中華大地上展翅高飛。在此,我謹向各位飛虎隊老兵和老兵后代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飛虎隊的故事傳頌的是中美并肩抗戰的壯舉。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以3500萬軍民傷亡的巨大犧牲支撐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飛虎隊與中國軍民共同浴血奮戰。他們鷹擊長空,從中緬邊境到臺灣海峽,從長江到喜馬拉雅山脈,擊落日本軍機 2600 多架。他們開辟被稱為 " 通向地獄之路 " 的駝峰航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戰地記者賽瓦雷德這樣說:" 駝峰飛行員們確認航線的標志就是山上那一排濃煙滾滾的戰友飛機殘骸 "。每一名走向飛機的戰士,都知道自己也許永不能返航,但他們仍選擇義無反顧。飛虎隊與中國軍民一道,為正義事業而戰,為人類命運抗爭,在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旗幟上,永遠記錄著他們的勇敢和犧牲。
飛虎隊員哈里 · 莫耶先生、羅伯特 · 莫爾先生,我要向你們致敬!
飛虎隊的故事濃縮的是中美守望相助的情義。當時每個飛虎隊員身上帶著寫有 " 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 " 的血幅,這是飛虎隊與中國軍民之間的生死契約。一旦發現有落難的美軍飛行員,中國老百姓就會不惜代價,全力救助。
中國老百姓缺衣少糧,卻把最好的食物、最好的藥品全部拿給落難的美軍飛行員。飛行員本尼達跳傘后,當地村民和新四軍經過近 60 天的 " 生死救援 ",幫助他安全脫險。飛行員加布里爾迫降后,當地村民甚至連夜為他修建了一條上千米的臨時跑道供救援飛機使用。
1942 年,在中國軍民的保護下,參與杜立特空襲的 80 名飛行員中有 64 名成功獲救。日本軍隊展開瘋狂報復,25 萬中國軍民因此罹難。即時面對這樣的死亡威脅,中國人民也從未退縮。
" 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飛虎隊的故事里銘刻著中國人民感恩重義的精神品格。
飛虎隊的故事承載的是中美歷久彌新的友誼。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飛虎隊的故事卻在一代代人的傳承中愈加鮮活。中國很多地方都修建了飛虎隊博物館、遺址公園等。很多飛虎隊老兵的后代們也成為中美關系的有力支持者和推動者。
中美還一直密切合作搜尋二戰援華美軍遺骸,很多民間力量在 " 飛虎隊 " 精神的感召下積極參與其中。2015 年,中國志愿者自籌資金,徒步行進 10 天 9 夜,抵達海拔 4100 米的西藏冰川無人區,找到 72 年前犧牲的三位美軍飛行員的 28 塊骸骨。志愿者們說,不管多難,我們一定要送英雄回家。
" 飛虎隊 " 已經熔鑄成兩國的共同記憶,成為中美友好事業中永遠閃亮的燈塔,成為彪炳中美關系史冊、代代相傳的佳話!
任何一段偉大的歷史都不應隨著時間流逝而被淡忘,它值得后人以各種方式紀念和銘記。
81 年后的今天,中美兩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世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中美早已利益交融,但中美關系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美是沖突對抗還是和平共處,是零和博弈還是合作共贏,這是世紀之問。身處無數人用鮮血和犧牲換來的和平年代,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制造矛盾,擴大分歧,挑動對抗,我們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我們需要去書寫更多像飛虎隊一樣的合作故事,為兩國人民創造福祉,為世界帶來和平與繁榮。
陳納德將軍的自傳《戰士之路》中最后一句話是:" 我最美好的愿望是,飛虎隊的標志能在太平洋上空高高飄揚。不管是戰爭還是和平,它都能被太平洋兩岸的人們當做是兩個偉大民族能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的象征。"
愿飛虎隊的標志在和平年代里永遠飄揚!
謝謝大家。
來源:中國駐美國大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