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 "The drive" ( 驅動 ) 網站 9 日報道,周五晚間飛行跟蹤人員發現,六架中國解放軍空軍運 -20 飛機出現在土耳其領空,向西飛向塞爾維亞?!董h球時報》了解到,這條消息并非虛假報道。軍事專家指出,6 架運-20 同時赴海外執行任務是創紀錄的, 凸顯運 -20 戰略投送能力的提升。
開源飛行跟蹤賬號 Evergreen Intel 最早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北部發現 6 架運 -20。Evergreen Intel 對 The drive 表示,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應用程序顯示了沿著同一航線的其他架運 -20,相隔約 100 公里,從伊斯坦布爾幾乎一直延伸至格魯吉亞邊境。" 因為是凌晨航班,這么多架運 -20 在同一航線上都使用 MLAT ( 多點相關監視 ) ,感覺會很特別,但鑒于這是一次預定的武器交付,便也不足為奇了。北約國家向波蘭或烏克蘭交付武器,其軍用運輸機也曾使用過 MLAT。"
報道也對飛機使用 MLAT 和 ADS-B 兩種模式進行了解釋,飛機在航線中使用 ADS-B 時,所有人都能看見飛行高度、飛行參數等數據,誤差只有幾米,可以對飛機進行實時監控,以防發生意外。對于那些并不需要讓其他人看到整條航線的國家的飛機來說,MLAT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驅動 " 在報道中引述其它報道稱,這些運 -20 是向塞爾維亞軍方交付紅旗 -22(HQ-22)防空導彈系統(其外貿型號為 FK-3)。報道稱,無論中國空軍是否有意借機展示全球影響力,此次飛行任務都不是例行公事。這次向塞爾維亞交付軍事裝備的大規模行動,又一次證明中國空軍通過裝備運 -20 機隊獲得的戰略空運能力,以及使用過程中不斷積累作戰經驗。
目前,中國官方尚未對外發布此次任務情況,根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The drive 的報道并非虛假。而這也是運 20 本年度又一次 " 自我突破 ",這將是運 -20 有史以來赴海外執行任務的飛機數量最多的編隊。此前的 1 月 28 日,兩架運 -20 赴湯加執行運送救災物資任務,此次任務是運 -20 本年度首次赴境外執行任務,也是截至目前運 -20 赴境外執行任務航程最遠的一次,往返航程近 2 萬公里。
軍事專家不約而同關注到的是 6 架運 -20 所組成的大編隊,認為這是在此前運 -20 赴海外執行任務的編隊中前所未有的,是創紀錄。
空軍專家傅前哨對《環球時報》表示,6 架運 -20 同時赴海外執行任務是創紀錄的,很少見到有這么多架運 -20 同時出動,標志著中國空軍在遠程戰略投送能力上的重要提升。" 首先,飛行肯定要經過很多國家,這需要進行大量的協調工作。此外,需要轉場落地加油,這檢驗了大型運輸機遠程跨洲飛行維修保障的的能力。"
軍事專家宋忠平對《環球時報》表示,6 架運 -20 飛抵塞爾維亞足以表明運 -20 戰略投送能力的提升," 與單機起降不同,大批次起降本身就是投送能力的體現。首先,六架飛機同時起降展示出大型運輸機的編組能力;其次,在航線申請上相對復雜,協調工作量很大,這樣大機組編隊和航線途徑國家的協調工作至少應該在半年前就啟動;第三,在轉場過程中隨行技術保障也需要配套才行。"
宋忠平進一步指出,6 架運 -20 組成的是一個大飛行編隊,與單機或雙機編隊相比較,飛機數量越多,編隊飛行難度相對也就越大,編隊之間需要保持一定時間和距離間隔,按照預定航線來飛行。" 這需要各種各樣的導航設施來確保編隊能安全抵達目的地。在歐洲方向,運 -20 多次赴俄羅斯執行任務,但與赴俄羅斯不同的是,飛抵塞爾維亞需要途徑好幾個歐洲國家,這也意味著前期與飛行途中經過國家有大量的協調工作,獲得了這些國家的認可。"
2020 年 2 月 13 日,運 -20 運送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及物資抵達武漢天河機場。這是運 -20 首次執行大型非戰爭軍事任務。同年 4 月份, 中國軍隊派出軍機向巴基斯坦運送緊急抗疫物資援助。執飛此次任務的是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運 -20,這是運 -20 首次飛出國門執行任務。當時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表示,鯤鵬展翅九萬里,我們的 " 鯤鵬 "(運 -20,代號 " 鯤鵬 ")在未來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此后,運 -20 果然越飛越遠,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執行各類任務。2016 年入列以來,運 -20 先后赴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柬埔寨、菲律賓、越南、老撾等國家運送抗疫物資,并多次承擔赴俄羅斯軍事運輸任務,航跡延伸至境外多國,檢驗了其戰略投送能力,積累了執行重大國際軍事行動的寶貴經驗,為下一步部隊開展聯合作戰行動和執行洲際戰略投送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