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背后,折射出的是雙匯的 " 焦慮 "。
央視 3 · 15 晚會過去一個月,雙匯又因食品安全問題登上微博熱搜。
據黑貓投訴報道,近日,有消費者在平臺反映雙匯火腿腸里有尖銳異物。此外,也有不少消費者投訴買到變質雙匯火腿腸。
3 月 28 日,雙匯因 " 女生網購到變質雙匯火腿腸求處理被客服攻擊學歷 " 登上熱搜。對此,雙匯表示,涉事店鋪非雙匯直營店鋪,雙匯已要求該店鋪停業整頓,而相關產品的變質原因、產品批次、產地等信息仍在調查之中。
3 · 15 期間,南昌雙匯生產車間亂象也被曝光,包括工作服發黑發臭、豬排落地直接裝袋入庫、消毒環節太隨意、風淋系統形同虛設等問題。其后雙匯總部客服方面回應稱,報道與事實不符。
截至發稿,# 雙匯火腿腸吃出尖銳異物 # 微博話題已有 3.4 億次閱讀,1.9 萬次討論。黑貓投訴平臺顯示,與雙匯有關的投訴超過 2000 條,消費者稱火腿腸 " 有酸臭味和不明物體 "" 吃出動物指甲 "" 發霉 "" 異味 " 等。
一邊是統一、康師傅老壇酸菜方便面使用衛生堪憂的 " 土坑酸菜 ",另一邊搭配購買的雙匯火腿又頻現食品安全問題。有網友配圖并戲謔稱," 這組合都不知道塌幾次房了 "" 絕命組合 "。
食品安全風波頻發背后,反映出雙匯在產品生產和質量把控管理體系上存在較大漏洞。不僅如此,過去一年,受多重因素影響,雙匯的總營收和凈利潤也顯現出頹勢,出現上市以來最大降幅。
2021 年年度報告顯示,雙匯發展的收入為 668 億元,同比下降 9.7%;歸母凈利潤為 48.7 億元,同比下降 22.2%。另外,產品銷售毛利率也同比下滑 11.1 個百分點至 15.4%,為近 5 年最低。
具體而言,屠宰業和肉制品業這兩大核心業務的營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屠宰業同比下降 19.1% 至 390.7 億元,肉制品業同比下降 2.7% 至 273.5 億元。
對此,報告解釋稱,總營收下降主要受豬價、肉價下降較大的影響;同時,由于 2021 年生豬行情超預期波動,公司對凍品節奏把控出現偏差,造成國產凍品和進口豬肉盈利水平同比大幅下降。
但即便如此,雙匯仍向全體股東大手筆分紅。公告顯示,公司按每 10 股派發現金 12.98 元,共計派發現金 44.97 億元,占 2021 年凈利潤的 9 成以上。
去年 8 月,雙匯董事長萬隆長子萬洪建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最值得雙匯注意的競爭對手不是雨潤,不是金鑼,而是同在河南的牧原股份。
在去年豬肉行情下跌的情況下,牧原股份成為唯一一家實現盈利的生豬養殖類上市公司。并且,牧原股份在屠宰業務上的強勁勢頭正在對雙匯形成挑戰,同時也在觸及下游的肉制品領域,而肉制品是雙匯最大的利潤來源。
公開數據顯示,2021 年,牧原股份屠宰生豬 289.7 萬頭。而今年 1-2 月份,屠宰生豬 103 萬頭,僅兩個月完成去年 1/3 的屠宰量。據財聯社報道,今年春節前夕,牧原股份的日屠宰量達 4.8 萬頭。有行業分析師測算,若按滿產推算,牧原肉食或將超越大紅門和雙匯發展,躍居國內實際屠宰產能最高企業。
在肉制品方面,牧原股份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已近期小批量生產了自制香腸,該產品僅在公司內部購物平臺上線,銷售對象為公司員工及親友。不過,目前相關業務仍處于探索和嘗試階段,沒有大規模對外銷售的計劃。
此外,在公眾的日常消費中,火腿腸類產品往往是方便面的伴隨性消費品,后者的銷售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帶動前者的銷量。不過,從宏觀數據來看,方便面的產銷情況也不太樂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 年 1-8 月,中國方便面累計產量為 329.5 萬噸,同比下降 8.18%;尼爾森數據顯示,2021 年上半年,方便面行業整體銷量下滑 7.7%,銷售額下滑 7.3%。
營收利潤雙雙下滑、競爭者來勢洶洶,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背后,折射出的是雙匯的 " 焦慮 "。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熊悅
編輯 / 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