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 我是神舟十三號,我已安全著陸,返回艙正立。"
"01 感覺良好 ""02 感覺良好 ""03 感覺良好 "
" 北京明白,祝賀神舟十三號!你們辛苦了,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在北京迎接你們凱旋。北京見!"
……
4 月 16 日," 感覺良好 " 出差三人組在全世界的矚目下安全回家,感覺非常良好。
自 2021 年 10 月 16 日,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 " 入住 " 中國空間站以來,他們連續在軌工作生活了 183 天,創下了多個紀錄。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創造多項太空紀錄,為建造 " 天宮 " 打下重要基石
去年 10 月 16 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搭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成為中國空間站第二批 " 住戶 ",創下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長新紀錄。
中國航天員牽動著國人的心。首次在軌利用手控遙操作設備,控制貨運飛船與空間站進行交會對接;驗證空間站艙段轉位技術和機械臂大負載操控技術;初步驗證空間站與來訪飛行器手控遙操作系統的功能性能,為后續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積累寶貴經驗 …… 半年多時間里,三名航天員開展了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為建造 " 天宮 " 打下重要基石。
太空行走是載人航天三大關鍵技術之一??臻g站外部設備的安裝、維修、更換,都需要航天員出艙完成。在太空 " 出差 " 半年期間,三名航天員還先后圓滿完成了兩次出艙活動。
2021 年 12 月 27 日,經過約 6 小時,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任務。艙外活動期間,他們先后完成了全景相機 C 抬升、艙外作業點腳限位器安裝及相關工效驗證等任務。航天員葉光富完成首次出艙,表現可圈可點。
完成 20 余項科學實驗,有助于人類更好認識生命
科學實驗也是此次 " 出差 " 的重點任務。半年時間里,在神舟十二號的基礎上,神舟十三號乘組完成了 20 余項在軌科學實驗,特別是在生命科學研究方面有了巨大成果。
利用心肌細胞對重力敏感的特性,科研工作者根據航天員在軌實驗觀測,比對心肌細胞在重力條件下和失重條件下的收縮過程、收縮特點,以便更好地解讀失重對人類的影響?,F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一技術對大眾健康、人類的再生與衰老,包括人類的長壽和心臟病的發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實驗模型。
此外,他們還首次完成了皮膚干細胞失重懸浮培養實驗等,這一研究則有助于人類更好地認識生命、突破自身。
" 天宮課堂 " 兩次上新,神奇實驗讓人大開眼界
執行出艙活動、科學實驗等任務的同時,航天員們還承擔了太空科普工作。
在四季如春的空間站里做發熱的 " 冰雪 " 實驗;看冰墩墩太空玩空翻;解答同學們對于航天員作息時間、太空中如何護膚等小問號 ……2022 年 3 月 23 日," 天宮課堂 " 第二課開講,三位 " 太空教師 " 分別演示了太空 " 冰雪 " 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了空間科學設施,展示了空間站里是如何開展科學研究的。
兩次 " 天宮課堂 " 授課活動中這些扣人心弦的瞬間讓很多學生不斷思考和回味。地面分課堂更是擴大了 " 天宮課堂 " 的覆蓋面,廣大青少年與航天員現場連線并同步開展實驗,從太空與地面的科學實驗差異中感受宇宙的奧秘。
2022 年 1 月 1 日下午,神舟十三號乘組與來自北京、香港、澳門的大學生 " 面對面 " 談夢想、講奮斗;在即將 " 回家 " 之際,航天員們近日又與美國中小學生視頻連線答疑,讓中國空間站太空科普走出國門。
燈籠、春聯和餃子 …… 在軌過佳節,儀式感滿滿!
此次 " 太空出差 ",中國航天員首次實現了在太空跨年、度春節、過元宵。佳節之際,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總是 " 準點 " 從太空送來祝福。
除夕夜,航天員們不僅享受了地面工作人員專門準備的年夜飯 " 標配 " 餃子,飯后還在空間站收看了春晚直播。在壬寅虎年正式到來的時刻,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手持 " 福 " 字和對聯,通過視頻送上新春祝福。
元月十五元宵節,是歡慶虎年的 " 壓軸大戲 "。王亞平在空間站古箏彈奏《茉莉花》開場;翟志剛揮毫潑墨,剛勁有力地寫下謎面,和葉光富一起送上太空燈謎 " 白云蓬蓬生足下 "" 懷抱寰宇懸浮立 "…… 航天員們拿出看家才藝,令廣大網友感嘆:" 還有什么是航天員不會的!"
現代快報 + 記者 阿里亞 胡玉梅 儲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