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董鑫 熊穎琪
4 月 17 日上午,上海舉行第 156 場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指出,雖然這兩天上海發現的陽性感染者人數依然處于高位,但相對維持穩定。且相關數據顯示,在風險人群中發現的陽性感染者比例在下降。
此前消息顯示,上海本輪疫情傳播指數已經由此前的 2.27 下降到了現在的 1.23。
國務院聯防聯控專家、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指出,傳播指數下降,說明離本輪疫情控制住已經很接近。
實際新增確診病例有多少?
仍在高位,但感染者比例下降
4 月 16 日 0 至 24 時,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3238 例和無癥狀感染者 21582 例。
3238 例本土確診病例中,1754 例在閉環隔離管控中發現,307 例在相關風險人群核酸篩查中發現,1177 例為無癥狀感染者轉歸確診病例。
21582 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中,21167 例在閉環隔離管控中發現,415 例在相關風險人群核酸篩查中發現。
" 所以今天實際新增確診病例為 2061 例。大家可以發現,在風險人群中發現的陽性感染者比例在下降。這兩天發現的陽性感染者人數依然處于高位,但相對維持穩定。"鄔驚雷說。
截至 4 月 17 日 9 時,這次疫情上海全市已累計排查到在滬密切接觸者 340106 人,均已落實管控,其中 286683 人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其余正在檢測中。
政知見(微信 ID:bqzhengzhiju)注意到,4 月 1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透露,上海本輪疫情的傳播指數由此前的 2.27 下降到現在的 1.23,早日實現社會面清零的目標指日可待。
疫情傳播指數指的是 Rt,也就是有效傳播指數,指通過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一個感染者平均能夠傳染的人數。從 2.27 下降到 1.23 意味著原來某段時間一個感染者平均傳染 2.27 人,通過加強各種防控措施,現在下降到一個感染者平均傳染 1.23 人。
鄔驚雷在 17 日的發布會上指出,要堅定不移執行 " 動態清零 " 總方針,全力推進疫情社會面清零攻堅。聚焦重點、分區分級,實施核酸篩查為主、輔以抗原篩查的方式,對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的人員實施全員檢測篩查,并將依據階段性篩查結果,動態調整 " 三區 " 劃定,努力用最短時間實現社會面清零目標。
還有必要高頻重復核酸嗎?
非常有必要,原因有三
4 月 16 日,上海全市有 373 例本土病例出院,10337 例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他們都將返回到居住地接受健康監測。
本輪疫情至今,上海市民比較高頻率的核酸檢測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現在繼續高頻次做核酸檢測到底有沒有必要?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檢驗實驗中心主任高春芳明確回應,高頻次的重復多次的檢測非常有必要。核酸檢測是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通過人群核酸檢測,可以盡早發現病例,尤其是無癥狀感染者,查明并鎖定風險區域和重點人群,及時采取針對性管控措施,阻斷疫情擴散。
具體來說,繼續高頻次重復進行核酸檢測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從臨床疾病發生、發展規律來說,任何病原體感染都具有一定的潛伏期,新冠也不例外,且潛伏期長短存在一定個體差異。
第二,從檢測技術來說,有檢測窗口期的概念。病毒感染后在體內有一個增長復制過程,感染初期病毒載量太低,低于檢測下限,陽性是無法發現的,這個時間段就是檢測窗口期。以上感染潛伏期 + 檢測窗口期,使得在感染初期不一定能夠檢測到陽性結果,反復多次檢測,可以增加陽性發現幾率,及時發現陽性。
第三,由于呼吸道病原體的采樣主要采用咽拭子、鼻拭子、鼻 + 咽拭子幾種形式, 取樣過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取樣差異。這種差異包括采樣部位、深淺、采集的分泌物量的多少等。因此重復多次采樣檢測可彌補采樣誤差可能帶來的假陰性影響。
此外,對于已經感染者,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通過重復檢測,監測載量變化,為預測感染者的治療效果和恢復狀態提供了很好的指標。反復多次檢測是臨床病原體確認的常規做法,例如臨床對于尿路感染、血路感染等其他感染性疾病,也通常需要多次培養(三次以上)監測,以確認陽性病原體,實現精準治療。
綠葉菜還要 " 稀缺 " 多久?
搶種搶收,日均上市已在 2000 噸以上
上海市民非常喜愛綠葉菜,但最近綠葉菜已經成為了 " 稀缺產品 "。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陸崢嶸在發布會上表示,最近一個月來,受到疫情的影響,上海蔬菜生產,特別是勞動力非常短缺,同時流通環節不暢,導致前一階段本地農產品產收和上市比往年要減少。
目前,上海正在千方百計采取一些措施,力爭加大本地蔬菜供應量。
在蔬菜的搶種和搶收方面,根據最近的統計,最近一個月來,上海全市已經搶種蔬菜面積有 8 萬多畝,綠葉菜的面積 5.8 萬畝。目前在田蔬菜的量已達到 24.6 萬畝,綠葉菜在田面積量已達 15 萬畝,基本上與往年持平。
上海全市 849 家有規模的蔬菜生產企業當中,已經有 667 家開始復工復產,復產率已經達到 78.6%,復工率已經達到 75%。4 月 15 日以來,上海郊區綠葉菜日均上市量已達到 2000 噸以上。
在蔬菜配送方面,目前上海全市發放了 2900 多張蔬菜保供通行證,盡可能地把蔬菜從郊區的田頭能夠運出來,同時對規模企業加強產銷對接,通過集采、集配、集送等模式對接一些保供企業和新型零售終端來擴大銷售量。對于一些中小散戶,加大對接一些龍頭企業和合作社。
政知見(微信 ID:bqzhengzhiju)注意到,4 月 16 日上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還去往了馬橋鎮配送倉,實地檢查生活物資保供配送情況。
李強說,要下定決心打通堵點,政府、市場同向發力,把保供企業、平臺企業的作用更好發揮出來,在提高運力、穩定物價上下更大功夫,把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托底服務做實做到位,更好保障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
此外,對于配送問題,網傳 16 日突擊檢查發現,上海街頭送貨的外賣員和配送員有 20 多位抗原陽性。
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在發布會上表示,上海網絡辟謠平臺對這個傳聞進行了澄清。
尹欣介紹,快遞員、配送員是城市保供的重要力量,很辛苦。同時,因為流動性大,也是高風險崗位人群。上海市防控辦已經下發工作方案,明確對相關城市保供人員的檢測要求,實行 2+2 核酸檢測及抗原檢測,即兩日內第一日開展 2 次抗原檢測,第二日開展一次抗原檢測和一次核酸檢測,這樣循環下去。
如果檢測陽性不如實上報,還 " 帶疫送單 ",破壞疫情防控管理,引發傳播風險的,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責做好監督指導,也請社會各界監督,發現問題線索請及時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