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黨劉華同樣是手機殼愛好者,每次選購都要在淘寶上花費很長時間精挑細選。
她喜歡能夠表達自己一些生活態度的文字類手機殼,比如 " 打工藝術家 "" 這個需求做不了 ",以及最近使用率極高的一只,上面印著俄國作家契訶夫作品中的一句話 " 天氣好極了,錢幾乎沒有 "。
在一個崇尚自我表達和追求個性的年代,對她來說,手機殼也算是表達的途徑之一," 一種態度的無言宣示 "。
手機殼大概是社交媒體中最容易被種草的單品之一。和口紅、護膚品、服飾鞋類等消費品相比,手機殼價格低、使用頻次高,并且對諸多年輕人來說," 永遠都不嫌多 "。
市場調研機構 NPD Reaserch 的數據顯示,75% 的智能手機用戶會為手機配備至少一個手機保護殼,其中 25% 的人擁有不止一個保護殼。
可以說,只要在用智能手機,就會有購買手機殼的欲望和剛需。而為了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個性需要,一個五花八門的手機殼市場隨之誕生。
相比各大手機廠商趨于同質化的手機外觀設計,手機殼給消費者帶來的想象空間的確要更大。
從造型、花紋到材質,都是商家可以發揮的地方。再高端一點,手機殼還可以和 IP、潮玩結合,甚至是 DIY。為了滿足消費者 " 不撞殼 ",廠商可以說是費盡心思。比如材質方面,就有軟殼(TPU)、硬殼(PC)、軟硬結合(TPU+PC)、皮套、液態硅膠、玻璃、木質、毛線保護殼等之分。
在造型和花紋上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從最簡單的印文字、圖片、插畫、表情包,到奶油膠 DIY,甚至各種讓人意向不到的手機殼造型。
比如文藝向的手機殼,大概率逃不過這幾位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作品,法國畫家莫奈、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荷蘭畫家梵高、馬蒂斯與畢加索 …… 契訶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博爾赫斯、村上春樹、魯迅、胡適等的作品語錄也是文藝青年們追捧的對象。比如搞怪向的手機殼,各種中老年表情包,綜藝、影視搞笑人物等都是常見的元素。
另外,明星、網紅們的同款手機殼也是電商平臺上的暢銷貨。就連 Burberry、Gucci、LV 等奢侈品牌也都紛紛盯上手機殼的生意。比如 LV 在 2017 年春夏秀場推出的一款專為 iPhone7/7 Plus 設計的小箱子手機殼 EYE-TRUNK,售價在 9000-4 萬元之間,遠遠超出手機本身的價值。
實際上,手機殼市場在國內的興起要追溯到 2010 年——以 iPhone 與安卓機為代表的智能手機的增長和普及。在此之前,以諾基亞為代表的功能機引以 " 耐摔 " 為傲,手機殼幾乎沒有什么市場。
不過 2010 年前后智能手機的崛起卻改變了這種局面。
彼時,國內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深圳華強北的山寨機廠商迎來一系列 " 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 " 專項行動。同時,以小米為代表的國產智能手機以低價推動智能手機的普及。
在這種情況下,華強北山寨機市場大洗牌,上千余商戶或退出市場,或轉型做手機殼廠商。比如原本為山寨手機做硅膠手機鍵盤的做起了硅膠手機殼,做外殼的五金加工廠開始做金屬殼,從事手機美容的商家則做起了水鉆殼 ……
尤其是圍繞 iPhone 新機所生出的手機殼 " 賭殼 " 生意。每年蘋果發布 iPhone 新機之前,華強北的商戶則通過各種渠道打聽或猜測新機的外觀數據,趕在新機發布之前就開出模具、生產手機殼,利用時間差巨撈一筆。
如今,國內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幾近達到 " 人手一部 " 的水平,對應的是龐大的手機殼等手機周邊產業市場。
根據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數據,目前我國智能手機滲透率整體已達 95% 以上。2021 年全年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 3.51 億部,同比增長 13.9%。僅以手機出貨量來計算,國內手機殼的需求量至少在 3.5 億以上。
巨量市場吸引各路玩家涌入,而各家品牌、產商在手機殼的花樣上費盡心力,自然也是因為有利可圖。實際上,手機殼的利潤可能比手機的還要高。
早年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就公開表達過手機殼的高利潤。" 你們可能不太清楚手機行業,我有 1499、1799、2299 的。1499 沒什么利潤,1799 微利,但是不如賣手機殼。"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對相關從業者的采訪,一款在某電商平臺賣 3.5 元且包郵的四角防摔手機殼,盡管價格極低,但仍然能有至少 10% 以上的凈利潤。而這主要是因為大批量生產攤薄了生產設備和模具成本。
不過,手機殼本身是一個低技術門檻、低競爭壁壘的行業。只要確定手機殼的材質,根據手機殼的形狀做模具,再批量生產就能拿到市面上出售。
而市面上的多數手機殼款式又難以保持自己的獨特性,一經推出市場就容易被其他廠商抄襲、復制。在維權成本較高的情況下,手機殼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質化,而同質化的終局就是打價格戰。在利潤壓力之下,不少玩家選擇退出。
因此,單純做手機殼生產加工并沒有那么賺錢,轉向做品牌、做個性化定制才可能有比較大的利潤空間。
比如將手機殼做出品牌的 A 股上市公司深圳杰美特,一方面為華為、三星、vivo 等大型手機廠商供貨,并且在美國市場發力自有品牌。2021 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杰美特的 ODM/OEM 業務的毛利率為 13.2%,而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則高達 57.6%。
ZAKER 新聞發現,在淘寶搜索 " 手機殼 ",平臺顯示出 0-12 元、12-36 元、36-128 元三個價格帶。其中,前兩個價格帶聚集的消費者群體最多,占據了 9 成左右。換言之,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價格在 40 元以上就屬于 " 貴價 " 的手機殼了。
而那些價格在百元以上的手機殼,除了原裝,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以聯名、原創為賣點,或是在材質上有特殊之處。比如某手繪插畫家推出的系列手機殼價格為 97 元,近百元的價格水平。香港手機殼品牌 CASETiFY 與海綿寶寶的聯名款官網價格超過 400 元人民幣。
學生黨程雨說," 對我來說,20 塊以上的手機殼已經是偏貴了。再特別也不太會考慮購買。" 一般會選擇低價買入多個,然后高頻率地更換。
手機殼行業也有不可繞開的兩大痼疾。一是產品質量問題,二是原創品牌面臨的抄襲仿冒問題。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手機殼,顯示近 5000 條投訴。內容主要有 " 掉色 "" 掉皮 "" 掉漆 "" 對手機造成損傷 " 等質量問題。另外,抄襲仿冒、版權投訴也在阻礙手機殼形成品牌,品牌店鋪被盜圖、抄襲等事件也屢見不鮮。
2019 年 4 月,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牽頭制定的國內首個手機殼套團體標準《手機殼套通用規范》開始實施。此標準從手機殼套產品外觀、安全、環境適應性、功能和環保等方面規范了普通手機殼套及防摔型手機殼套、防水型手機殼套、裝飾型手機殼套等功能型手機殼套的質量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
不過,要完全擺脫上述問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熊悅
編輯 / 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