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打亂發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將 " 智谷趨勢 " 設為星標
保持聯系,一起前行
◎智谷趨勢(ID:zgtrend) | 吳邪
最新的中國財政 " 真相 " 來了:
今年前兩個月,31 個省市區(港澳臺資料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出爐,我發現了很多意外的現象:
廣東隔壁的江西,中部最沉默的省份,似乎隱藏著巨大的能量,前倆月財政收入超過了 GDP 碾壓自己的湖南。
同時,中部經濟霸主河南,前兩個月的財政收入竟然下滑明顯,從第 8 名下滑到 12。
當然,財政收入降幅最大的并不是河南,而是一個你絕對猜不到的,長期霸占 GDP 前十強的地方。
可怕的是,降幅不是個位數,而是超過 30%。
疫情還在反復,利空消息頻出。
深圳之后是上海,現在是廣州,一線城市幾乎全部中招;
受疫情影響,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車企已經停產;
……
這關乎發放物資是壓縮餅干還是雞鴨魚肉的地方政府 " 錢袋子 ",今年會癟下去嗎?
今年 1-2 月,全國 31 個省市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2.34 萬億元,同比增長 9.8%。
其中,廣東、浙江、江蘇仍舊是 " 最有錢 " 的省份,財政收入超過 2000 億元;
其次是上海、山東和北京,超過 1000 億元。上海 1970 億元,其實相當于 2000 億的規模;
其他省份在 1000 億元以下,寧夏、青海和西藏不足 100 億元。
和去年全年的數據相比:
浙江超過江蘇,從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僅次于廣東;
河南下滑明顯,從第 8 下滑到 12;
湖北上升明顯,從第 12 上升到第 8;
湖南被江西反超。
增速方面:
內蒙古、山西由于能源價格大漲等原因,財政收入漲幅最大,均超過 50%;
廣西、重慶、云南、西藏、吉林、天津負增長。天津下滑最明顯,降幅超過 30%。
江西與湖南本是同根生,歷史上曾有過兩次江西填湖廣的移民拓墾。不過一直以來,湘贛兩地的經濟可不像。
論經濟,去年湖南 GDP 是江西的 1.56 倍。
論省會,長沙萬億俱樂部會員都當膩了,去年 GDP 已經是南昌的 2 倍。
論人口,湖南去年常住人口 6622 萬人,是江西的近 1.5 倍 ……
幾十年來,湖南的財政收入就一直領先于江西。直到去年,江西和湖南還有 400 多億元的差距。
所以無論從哪個指標看,江西的財政收入幾乎不可能超過湖南。
然而,今年前兩個月,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江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 669.1 億元,是湖南的 1.13 倍。
這是短暫的超越還是江西新時代的到來?
查閱了大量數據后我發現,江西,這個曾經的阿卡林省,即將要逆天改命??!
第一,稅收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里的大頭,主要由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構成。企業發展得好,稅收肯定少不了。
恰好,這幾年江西規上工業企業發展實在是太耀眼了!
1-2 月,江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達到 6493 億元,高于湖南的營業收入達到 5809 億元。增速達到 23%,在中部六省中僅次于山西。后者,僅僅是 " 煤超瘋 " 帶來的短期紅利。
同期,江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達到 396 億元,高于湖南的 313 億元。其增速 20%,遠遠高于湖南的﹣8.7%,增速在中部六省中也僅次于山西。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其實在去年,江西就對湖南完成了反超: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 4.4 萬億元,超過湖南,位居全國 12 位。
工業增加值方面,2020-2022 年 1-2 月,江西規上工業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長 10.0%,高于全國平均 2.1 個百分點,僅低于浙江(10.5%)、貴州(10.1%),和江蘇并列全國第三,位居中部第一。
那么,江西規上工業的發展,靠的是什么?
套用一句歌詞: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很多人對江西都有深深的誤解:" 環江西自貿區 "、" 環江西高鐵圈 "…… 自身條件不好,而且默默無聞,可能還不夠努力。
其實,不是江西不努力。相反,和合肥一樣,江西還是個最敢 " 風投 " 的省份,招商引資的積極性,絲毫不比上海引進特斯拉超級工廠差。
有傳統光學大省背景,all in VR。2016 年,南昌建成國內第一個 VR 產業基地,引進微軟、阿里、華為等企業;
前幾年搞光伏,江西新余成了 " 世界光伏之都 ";
更早時候,江鈴汽車好不容易拉來福特福特投資,終成商用車領域的明星;
……
江西一邊瘋狂招商引資,一邊巴巴地盼著繁花盛開的春天。
這幾年,江西一直在做一件事情——集群發展鏈式延伸,就是做產業鏈引進、培育,形成集聚效應。
江西對此有多重視呢?
第一,江西實施了 " 產業鏈鏈長制 ",省長等省領導親自擔任 " 鏈長 "。
也就是說,一條產業鏈上,地方政府相關負責人擔任鏈長,再培育龍頭企業作為鏈主,貫通上下游產業鏈條。補鏈、延鏈、強鏈。
江西雖然不是最早發明 " 鏈長制 " 的地方,但鏈長的級別有可能是最高的。
這是 2020 年上半年,江西第一次提出鏈長制時的鏈長名單,清一色省領導。
有色金屬產業鏈,鏈長是時任省長;
現代家具產業鏈,鏈長是時任贛州市委書記;
汽車和紡織服裝產業鏈,鏈長是副省長 ……
還有一件事情,江西這幾年也在不遺余力地做。那就是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
2021 年,光是贛州一個地方,新簽約大灣區項目(主要是深圳)就有 219 個,簽約金額 1214.04 億元。
作為對比,深圳隔壁的惠州,去年引進的深圳項目是 118 宗。
深圳北五環,名不虛傳吶。
打出 " 深圳北五環 " 的口號,意欲全面對接大灣區
這兩件事情最直接的體現,是吉安蘋果無線藍牙耳機智造基地的飛速發展。
幾年前,吉安從大灣區拉來了立訊精密,促使后者投資建廠。立訊精密可了不得,是 " 果鏈 " 上的龍頭,目前代工普通版 AirPods 的六七成以及 AirPods Pro 的全部。
而立訊精密 AirPods Pro 的生產線,6 條在吉安,2 條在越南,還有 1 條在昆山。所以說,你口袋里的 AirPods,很可能就是吉安生產的。
現在的吉安,有 800 多家企業,18 個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行業前十,產品配套率達到了 80%。
如今,屬于江西的年代,終于要來了。
贛深高鐵開通,贛州更像在深圳五環上了——高鐵兩個小時就可以到,相當于深圳到珠海。
等到浙贛運河、贛粵運河開通,江西就有了取道長三角、大灣區的出???,貨運更加便利。
同時,江西獨特的資源大省優勢,正越來越吃香。
此前,央企中國稀土集團和中國稀土產業大數據平臺正式落戶江西。這可是百年一遇的喜事。要知道,甚至是山東、江蘇、浙江、福建,都沒有央企總部!
況且,稀土還不是一般的資源,而是堪比石油天然氣的戰略資源。
同時,江西的鋰也了不得。中國鋰資源里,鋰云母基本分布在江西。宜春——亞洲鋰都,有個鉭鈮礦,是世界上最大的鋰云母礦山。
在相關產業上,江西也出現了兩家頭部供應商——贛鋒鋰業和孚能科技,前者是中國最大的鋰礦廠商,老板李良彬還一舉成了江西首富。后者在動力電池領域小有成就。
于是乎,在戰略資源日益重要的今天,江西正越來越重要。
合肥:我有京東方和蔚來
江西:我有礦
長沙:我有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
江西:我有礦
鄭州:我有進軍房地產的少林寺
江西:……
相信財政收入的提高只是表象,未來江西的經濟發展,還會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
江西之外,中部財政收入大漲的省份是湖北??赡芎芏嗳藭詾?,這一切歸功于疫情后的經濟發展回彈。
的確,這一點不容忽視。不過,湖北近些年來所做的種種努力和嘗試,才是主要原因。
比如說,湖北的人口變多了,帶動了生產與消費,進而影響財政收入。去年,湖北新增近 55 萬常住人口,僅次于浙江和廣東。
作為對比,同為中部大省的河南,去年常住人口少了 58.2 萬人。
省會武漢更加給力,去年常住人口增量達到 120.12 萬人。
這一增量,是成都的 4.9 倍、杭州的 5 倍、西安的 6 倍,更是北上廣的 15.6 倍。這些地方,此前都是虹吸全國人口的城市。
為何湖北會成為流量大???我認為是近些年一直以來的經濟發展、落戶引才政策等逐漸釋放了吸引力,疊加疫情后人口回流。
比如說武漢,早些年就提出 "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可最開始幾年,武漢高校畢業生都往珠三角奔,華中科大更是為華為提供了大量人才。
這幾年,情況又有了變化。武漢 " 造芯 ",光谷發展,留漢的大學生越來越多。2021 年,武漢新留漢大學生 34.5 萬人,其中在漢高校應屆畢業生留漢人數同比增加 9.4%。
2015 年、2016 年,整個湖北的 GDP 還超過四川,從全國七八位上升到位第六位。奈何一場疫情,又把湖北打回原型。
幸好,疫情之后,湖北經濟恢復得相當不錯,有望繼續沖第六。
今年前兩個月,湖北工業 41 個大類行業中 ,24 個行業保持兩位數增長。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25%,電子設備制造、醫藥制造、電氣機械制造業增速均超過 20%,新能源汽車產量更是暴增 350%。
江西和湖北以外,還有一個省份財政收入增長明顯——浙江,今年前兩個月一般公共預算超過江蘇,僅次于廣東。
這一變化相當罕見。起碼過去十年,錢袋子最鼓的就是廣東,其次就是江蘇,一直沒變,直到這次浙江打破了現狀。
有人會說,浙江這些年發展相當快,未來幾年是不是要超過山東,趕上江蘇了?
光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上看,浙江的增長相當快。
10 年前,浙江就排在前五,接著在 2018 年超過山東,排第四,緊接著 2020 年又超過上海,排第三,如今又超過江蘇排第二,僅次于廣東。
而且不僅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前兩個月的出口規模,浙江也超越了江蘇。
今年前兩個月,浙江出口總額達到 5370 億元,比江蘇(5217.7 )高了 150 多億元。
不過在我看來,超越山東倒是希望很大,超越江蘇,這幾年還很難。
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來說。這次浙江也就比江蘇多了 80 多億元,未來 10 個月也充滿變數。而且我猜,這次收入的增長主要靠薇婭、雪梨、林珊珊等主播的貢獻,并不是長宜之計。
這兩個數據外,今年前兩個月的其他數據,浙江并沒有超越江蘇。進出口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全社會用電量,浙江還是差了江蘇相當一大截。
最后再說說掉隊最厲害的兩個地方——河南和天津。
河南今年前兩個月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 719.1 億元,在全國排 12 位,相比去年掉了 4 位。
不過,我看了河南近 10 年的財政收入,認為它在今年余下的 10 個月里,有很大的翻盤機會。
因為這 10 年來,河南的排名都非常穩定,2012 年是第十,2013-2014 年是第九,2015 年到去年都是第八。
今年前兩個月的財政收入全國排名雖然下降了,但相比去年同期仍舊是正增長的。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天津。這個北方第二經濟大市,掉落的速度相當快。
近十年來,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全國?。ㄗ灾螀^、直轄市)里的排名,從 2015 年最高點第十,一路掉到如今的二十開外。
如果不計港澳臺,全國也才 31 個省級行政區。天津,已經跌無可跌。
翻看天津前兩個月的財政收支情況,發現情況更不樂觀: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360.8 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31.4%,是所有省級行政區里下滑最大的;
其中,地方稅收收入 295.6 億元,下降 13.2%;
增值稅 133.1 億元,下降 9.4%;
企業所得稅 65.3 億元,下降 22.5%;
個人所得稅 30.8 億元,增長 3.5%;
契稅、土地增值稅等地方稅收 66.4 億元,下降 16.8%。
也就是說,稅收里面,只有個人所得稅微漲,其他稅收收入都在降。
相對應的,天津 1-2 月規上工業增加值也同比下跌 1.5%。這一指標,多數省份是正的,甚至是兩位數的增長。
未來,天津還要在經濟修復上走很長的路 ……
參考資料:
遠川商業評論:不是江西不努力
城市戰爭:官宣!武漢一年猛增 120 萬人!又一個超大城市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