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在一年內,我們的制裁就能抹掉俄羅斯過去 15 年的經濟增長 "" 讓俄羅斯成為國際舞臺上的棄兒 "…… 俄烏軍事沖突爆發后,美國總統拜登的表態讓人不寒而栗!對于俄羅斯這樣的世界大國,美國都毫不顧忌地進行經濟和政治上的 " 絞殺 ",何況其他國家。
四處煽風點火制造動亂、利用經濟和金融霸權制裁對手、拉幫結派搞政治孤立——美國對付俄羅斯的手段讓我們看到了其利用霸權挑起沖突、破壞國際秩序的各種招數。2003 年,電影《哈利 · 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的導演阿方索 · 卡隆將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比作《哈利 · 波特》中的伏地魔。BBC 也曾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比作伏地魔?!豆?· 波特》的作者 J · K · 羅琳認為,美國政府之所為更有過之,曾十分生氣地說,不許侮辱伏地魔!然而,當人們透視伏地魔信奉強權、網羅黨羽、濫用暴力,為了稱霸屢屢想置競爭對手于死地的行徑時,似乎都能在美國的做法中找到鏡像。
當美國向俄羅斯發起全面制裁時,人們清晰看到俄烏沖突背后的那個魔影。通過北約東擴,不斷擠壓俄羅斯安全空間,將莫斯科逼入死角;之后,通過慫恿烏克蘭加入北約加劇俄烏矛盾,不斷激怒俄羅斯,最終讓俄烏兩國兵戈相向。美國這一串政治操弄,如同 " 黑魔法 " 般惡毒。
" 烏克蘭人在死亡,而美國人在賺錢,賺很多的錢。這場戰爭持續的每一天、每一分鐘,美國最大的國防制造商都能看到其股價在飆升。" 印度新聞頻道 " 共和世界 " 的主持人戈斯瓦米日前如是評說。
戈斯瓦米看到的可能只是美國在俄烏之間燃起戰火的一個原因。而另一個原因,美國總統拜登 3 月 26 日曾不小心說漏嘴,那就是 " 這個人(俄總統普京)不能繼續執政 "。法國《回聲報》日前刊文說,烏克蘭危機表明,歐洲 " 沒有能力獨自保衛自己 ",仍然需要美國的保護傘。這篇文章間接說明了,美國利用此次沖突進一步將 " 兄弟 " 聚攏在自己周圍,歐盟之前希望實現的戰略自主又泡湯了。
華盛頓最盼俄烏沖突曠日持久。它不斷給俄烏談判潑涼水,不停給烏克蘭提供軍援。目的就是一個,讓戰火越燒越旺。4 月 13 日,拜登宣布再向烏克蘭提供 8 億美元軍事援助,以幫助基輔加強其對俄羅斯在烏東部預期進攻的防御。自 2 月 24 日沖突爆發以來,華盛頓對基輔的援助總額已經超過 24 億美元。" 這場沖突可能持續到今年年底。"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 4 月 15 日這樣說。
制裁,這可是美國削弱對手、干涉他國內政的利器。對于 " 眼中釘 " 俄羅斯,美國在使用制裁方面可謂拼盡全力。從將部分俄羅斯銀行踢出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系統,到取消對俄貿易 " 最惠國待遇;從剝奪俄富豪海外資產,到限售俄羅斯伏特加——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涉及經濟、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可謂天上地下,無所不包。拜登 4 月 6 日直言:" 因為我們切斷了俄羅斯半導體、加密安全等這些他們在 21 世紀競爭中所需的技術進口(途徑),我們將遏制俄羅斯未來數年經濟增長的能力。"
群狼戰術也是美國打擊其他國家時常用的手段。除了自己之外,美國還拉著歐洲國家、澳大利亞、日本等諸多盟友一起對付俄羅斯,試圖 " 讓盧布變成紙 ",讓俄羅斯成為 " 賤民國家 "。
在美國及其盟友的共同 " 努力 " 下,俄羅斯已經成為近年來遭遇美國制裁最多的國家。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有制裁跟蹤平臺數據顯示,從 2014 年到今年 3 月 7 日,俄羅斯共計受到 5532 項制裁,遠超其后的伊朗和敘利亞等國,而其中 2778 項制裁又是在今年 2 月 22 日以來新增加的。
美國政府 4 月 6 日發表聲明,稱對俄制裁已經讓 600 多家私營企業離開俄市場。專家預測,因為西方國家的制裁和俄烏沖突,俄羅斯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萎縮 15%。有俄羅斯專家警告說,這一比例可能達到 30%,俄羅斯人的生活可能下降到上世紀 90 年代的水平。與此同時,世界銀行預測,受俄烏危機影響,烏克蘭今年 GDP 將縮水約 45.1%。戰爭給俄烏雙方帶來的是災難,而美國人卻漁翁得利。
經濟霸凌,最大 " 不守規矩者 "
美國前總統卡特曾直言,美國是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有數據顯示,在美國短短 240 多年的歷史中,只有不到 20 年沒有參與戰爭。其實,美國發動的戰爭,不只有 " 熱戰 ",還包括經濟戰,而制裁則是華盛頓手中的 " 堅船利炮 "。
過去 20 年間,美國對制裁的依賴幾乎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制裁名單中的受制裁對象,數量從 2000 年的 912 個增長到了 2021 年 10 月的 9421 個,凈增長 933%。OFAC 制裁授權數目也出現了爆炸性增長,從 2000 年的 69 個增長到 2021 年的 176 個。
伊朗、敘利亞、古巴、委內瑞拉、朝鮮,這些國家都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華盛頓對這些國家進行懲罰,給出的理由包括所謂 " 反恐 "" 反腐 ",以及 " 保護人權 " 等,其實與美國和這些國家意識形態不同以及攫取地緣政治利益關系密切。
除了主權國家外,各國企業,只要影響了美國的利益,無一不會遭到美國的惡意打擊,從中國華為,到參與建設 " 北溪 -2" 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歐洲企業,都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美國還動輒向其他國家加征關稅,不管是中國這樣的 " 競爭對手 ",還是加拿大、法國等盟國,都被卷入美國的貿易戰。
美國嘴上說著維護 " 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 ",骨子里卻從來都蔑視國際規則,只奉行 " 合則用、不合則棄 " 的極端利己主義。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報告顯示,該組織大約 2/3 的違規都是美國引起的,華盛頓已經成了 WTO 裁決的最大 " 不守規矩者 "。
美國的單邊制裁給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嚴重損失。以古巴為例,菲德爾 · 卡斯特羅 1959 年領導推翻親美獨裁政權并建立革命政府后,美國開始對哈瓦那采取敵視政策。為推翻古巴政權,美國對哈瓦那實施全面經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60 年來,美國累計給古巴造成近 150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1992 年以來,聯合國大會每年都通過要求美國結束對古巴經濟封鎖的有關決議,但是美國對此一直置若罔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美國的制裁使得古巴人民無法獲得足夠的醫療用品和生活物資。古巴今年 2 月發表聲明,譴責美國對古巴實施的封鎖是最不人道的經濟戰爭行為,是對古巴人民人權的大規模、公然、系統性侵犯。
美國的對外經濟霸凌,已經嚴重沖擊國際經濟秩序、威脅世界經濟安全。以制裁俄羅斯為例,不僅重創俄羅斯經濟,還使全球能源和金融市場出現動蕩?,F在,全球石油價格飆升引發嚴重通脹,不少國家企業面臨停產、供應鏈斷裂等風險。此外,美國聯合盟友凍結俄羅斯央行在這些國家的官方儲備資產,給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和秩序的穩定性造成負面影響。英國《金融時報》稱,對俄制裁是對經濟全球化最大的打擊,不僅吞噬了現實財富,還累及世界經濟增長前景。
作亂生事,制造動蕩深淵
"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中國這句名言展示的境界,顯然不是美國政府所追求的。華盛頓追逐的是政治私利,不惜違反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不斷在全球各地發動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 …… 為維護霸權,美國打著 " 維護正義 "" 制止侵略 " 等旗號,參與了二戰以來幾乎所有大規模戰爭和武裝沖突,給被侵略國造成深重的人道主義災難,讓這些國家和相關地區陷入動蕩不安和經濟衰退。
為了將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價值理念強加于其他國家,美國肆意干涉他國內政。除了軍事入侵外,煽動他國騷亂,也是美國的基本招數,而俄烏沖突則是華盛頓的最新 " 戰績 "。美國學者林賽 · 奧羅克在所著的《隱蔽政權變化:美國的秘密冷戰》一書中表示,從 1947 年到 1989 年,美國共實施 64 次顛覆他國政權的行動。"9 · 11" 事件發生后,美國把 " 反恐 " 當作清除異己的工具,強推他國政權更迭。美國《史密森學會雜志》的統計顯示,2001 年以來,美國以 " 反恐 " 為名發動的戰爭和開展的軍事行動覆蓋地球上約 40% 的國家。根據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這些戰爭和軍事行動奪去 80 多萬人的生命,令 3800 多萬人流離失所,耗費超過 8 萬億美元。
美國政府還熱衷于拉幫結派,以意識形態劃線,建立 " 五眼聯盟 "" 七國集團 "" 四方安全對話 " 等小圈子,強迫其他國家選邊站隊,割裂世界。在此次俄烏沖突中,美國的這一做法尤為明顯。
對于不譴責、不制裁俄羅斯的國家,美國選擇直接恫嚇。當印度不顧美國警告,在聯合國對譴責俄羅斯的決議數次投下棄權票后,美國表示倍感失望和不滿。4 月 11 日,在美印外長和防長舉行 "2+2" 會談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突然對印度的人權問題提出批評,稱美國 " 密切關注印度一些官員侵犯人權行為的增多 "。要知道,一旦美國談及他國的 " 人權 ",下一步這個國家面臨的可能就是制裁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達利普 · 辛格上月在訪印期間強調了 " 加入我們的重要性 …… 那些試圖積極逃避制裁或破壞制裁的國家將承擔后果 "。
對于中國,先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 3 月 14 日警告說,如果中國幫助俄羅斯躲避制裁,必定面對嚴重后果。4 月 13 日,一向并不多插手外交事務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威脅說,那些仍與俄保持聯系的國家面臨被全球經濟孤立的風險,中國的對俄立場將威脅到其 " 融入 " 全球經濟的進程。
長臂管轄,遏制他國發展
" 美國人說他們希望國際體系保持穩定,但他們常常是穩定的最大阻礙。他們贊揚國際法和國際制度的優點,隨后又毫不猶豫地違反和無視它們。"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卡根在《美國締造的世界》一書中這樣寫道。為保住政治和經濟霸權,華盛頓長期將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之上,濫用長臂管轄等非法手段,打擊異己和對手。
" 長臂管轄 " 來源于美國民事訴訟概念,即把不屬于管轄范圍內的案件納入管轄。這類案件原本只針對跨州審理的案件,但自 1977 年《反海外腐敗法》出臺后,美國以該法為借口,將 " 黑手 " 伸到海外。無論案件的發生地在哪里,只要涉事企業或者旗下公司與美國有某種聯系,比如曾用美元進行交易,或者用美元計價簽訂合同,甚至只是通過設在美國的電子郵件服務器收發、存儲過郵件,美國政府就認為自己擁有司法管轄權。
進入本世紀后,美國伸向國外的 " 手臂 " 更是無處不及,管轄目的也從打擊商業腐敗和恐怖主義,轉變為打擊具有競爭力的他國企業,涵蓋了民事侵權、金融投資、反壟斷、出口管制、網絡安全等多個領域。例如,美國總統小布什于 2001 年簽署了美國《愛國者法案》,其中部分條款使《反海外腐敗法》的力度得到強化?!稅蹏叻ò浮返膶嵸|在于擴大安全、監視和情報部門的權力。該法律將追蹤贓款作為保障國家安全、捍衛全球金融貿易體系的優先事項。涵蓋了民事侵權、金融投資、反壟斷、出口管制、網絡安全等多個領域。
美國還制定《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擴大對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的制裁;啟動 " 赫爾姆斯 - 伯頓法 " 第三條,加緊對古巴實施封鎖,等等。美國不僅制裁被其視為敵人或競爭對手的國家,還對與這些國家有來往的第三方包括其盟友實施 " 二級制裁 "," 長臂 " 肆意亂伸、瘋狂揮舞。
德國西門子、日本東芝、法國阿爾斯通,這些國際企業,也曾被美國利用長臂管轄設下陷阱。在美國的打擊下,這些企業的核心業務受到嚴重影響,其員工也被華盛頓羅織罪名逮捕。" 十幾年來,美國在反腐敗的偽裝下,成功瓦解了歐洲的許多大型跨國公司。" 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前高管弗雷德里克 · 皮耶魯齊在《美國陷阱》一書中寫道。
大量事實表明,美國瘋狂擴大長臂管轄范圍,圖的就是遏制他國發展,確保美國在各個領域占據絕對優勢。在這方面下狠手時,美國是不會考慮誰來自所謂 " 敵對 " 國家、誰來自盟友國度的。美國利用長臂管轄賺得盆滿缽滿。有數據顯示,近 10 年來,美國通過對包括盟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濫用長臂管轄,罰款金額達到 3400 億美元。
美式霸權,終將反噬自己
" 如果說 21 世紀初有哪個國家在尋求稱霸世界、脅迫他國、藐視規則的話,那就是美國。"《紐約時報》2020 年 10 月的一篇文章寫道。諾姆 · 喬姆斯基等美國知名學者直言,美國已淪為 " 流氓超級大國 "。
歷史像是開了一個玩笑。作為二戰后國際規則的主要制定者和國際秩序的重要建構者,美國是現存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條約的發起者或參與者,但它又恰恰是當今國際秩序的最大破壞者。原因很清楚,華盛頓想當世界的 " 主宰者 ",想在全球推行霸權。近些年,退出、撕毀美國曾經參與達成的那些國際協議和條約,已經成為華盛頓的家常便飯。2017 年 1 月,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同年 12 月,美國宣布退出《全球移民協議》。在之后的幾年中,美國先后宣布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等等。如果美國認為一些國際組織不能 " 維護 " 或者損害了美國的利益,華盛頓輕則退群,重則對這些組織的成員進行制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屢屢被美國看不順眼,美國曾兩度退出該組織。在 2018 年退出時,華盛頓給出的理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內部亟待改革并存在所謂的 " 反以色列偏見 "。不過有專家分析稱,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特朗普政府 " 美國優先 " 政策的體現,也和教科文組織多年來不按美國套路出牌,沒有幫助美國強推自己的價值觀和謀求利益有關。
國際刑事法院觸及美國利益時,美國直接對其舉起制裁大棒。2020 年,當國際刑事法院時任首席檢察官本蘇達宣布對一些美軍是否在阿富汗犯下戰爭罪進行調查后,美國宣布對本蘇達等人進行制裁。對此,國際刑事法院表示,美方有關行徑是對《羅馬條約》和國際刑事司法制度及法治的空前嚴重攻擊。就連盟友也對美國的霸權行徑表示不滿。
對于美國破壞國際秩序的行為,世界各國看得也越來越清楚。那些 " 苦美 " 久矣的國家,不得不以行動反抗。2021 年,委內瑞拉等國發起成立 " 捍衛《聯合國憲章》之友小組 ",該組織的宗旨就是反對個別國家在國際關系中動輒使用武力,或實施單邊制裁。今年 4 月 15 日,美洲玻利瓦爾聯盟發表聲明,嚴厲譴責美國通過發布人權報告干涉他國內政。4 月 9 日,遭受美國制裁數十年的伊朗宣布,將 24 名美國人列入制裁名單,因為他們 " 支持、組織、實施和加強美國對伊朗人民和政府的單方面強制措施。反對美國霸權的國家將越來越多。
在《哈里 · 波特》中,伏地魔曾經是 " 強大的 ",但其兇險本質終將暴露出來。伏地魔的傲慢自負和對絕對力量的狂熱,導致其最終滅亡,這個結局有其必然的邏輯,并非小說家一廂情愿。同樣道理,現實中的美式霸權主義行徑和破壞國際秩序行為,結局只能是反噬自己。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