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5 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準 0.25 個百分點。
但在金融政策繼續放松的情況下,大部分房地產開發商仍然面臨著 " 干渴 " 狀態,以致不得不 " 賣身 " 籌錢。
根據中房網的數字統計,最近 2 個月以來,已經至少有 46 家房企公告了 56 筆出售或轉讓的信息。其中,這 46 家房企中,包含了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知名房企,比如 HD、融創、奧園、雅居樂、富力、正榮、龍光等。
房企們賣賣賣的原因,主要還是手中無糧,實在難以度日了。
因此,在這場猛烈的暴風雨面前,出售項目已經不是唯一的選項,為了求穩或減負,一些開發商已經開始謀求退地。
01
華夏幸福債務壓頂,廣州白鵝潭退地
今年 1 月,廣州建筑以總價 4.42 億元拿下荔灣白鵝潭的一宗商用地,擬建設成廣州建筑的總部。
結果原定于 3 月份啟動招標項目遲遲沒動靜,直到 4 月 8 日,招標公告卻顯示 " 因故 " 暫停了招標。
連廣建這樣的大佬都按下了暫停鍵,難道白鵝潭 CBD 畫了多年餅要涼了?
更雪上加霜的是,在三個月前,還有一位地產大佬也退了白鵝潭的地。
在今年 1 月 27 日,廣州市土地開發利用發展中心發布了一則土地解除合同公告。
這塊地,正是白鵝潭 CBD 的重要地標項目——廣州幸福中心。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新隆沙地塊位于芳村地鐵站附近,能眺望沙面島和白天鵝賓館,是一線臨江的項目。在 2020 年 6 月,華夏幸福以 68.39 億底價,抄底拿下荔灣隆沙地塊,當時折合樓面價18662 元 / 平。
那么問題就來了,這么好的地,華夏幸福為什么要退呢?
退地意味著,資金開發吃緊,說通俗點,當然是缺錢了
從 2020 年開始,華夏幸福全面陷入債務危機,根據華夏幸福披露的公告,公司存續金融債務共 2192 億,截止(2021 年 1 月 19 日)華夏幸福未能償還的債務金額為 935.56 億(不含利息)。
不僅債務壓頂,資金鏈更是緊張到支付不起土地滯納金。
按照當時的土地出讓合同:
1、土地款分兩期支付各付 50%;
2、第二期需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之日起 1 年內付清;
3、如果不能按時支付出讓價款,每日按遲延支付款項的 1 ‰繳納違約金。
扒姐大致算了一下,從 2020 年 6 月拿地,在 2021 年 6 月就需要付清剩余款項,直到 2021 年 12 月解除合同時,已經逾期 6 個月。
土地款項逾期 6 個月是什么概念呢?
假設,華夏幸福白鵝潭這個項目還要繼續做的話,則需要繳納的違約金大約是342 萬 / 天,總計超過6 億。
即便支付了土地滯納金,之后項目建設還需要投入資金,這對于深陷債務危機的華夏幸福來說,臣妾做不到?。?!
所以,華夏幸福寧可割肉放血,也要提前撤退,斷尾求生。
需要說明的是,華夏幸福白鵝潭退地并不是孤例,在廣州,開發商卷鋪蓋走人,退地、退項目的事經常有發生。
比如,最近高調聲稱回歸房地產行業的萬達,在前兩年,就退了黃埔長嶺居龍湖攬境旁邊的一宗醫療地塊。
據了解,該地塊原本是萬達在 2019 年 5 月以 13.43 億元競得的地塊,但后來因為萬達陷入流動問題,這宗承載著王健林 " 大健康夢 " 的項目,最終不得不忍痛割愛進行套現,而這距離萬達入手項目才 9 個月時間。
后來這一地塊被寶能接手,成了現在的寶能國際醫療中心項目。
不幸的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僅 2 年之后,接盤俠寶能就遭遇了和萬達一樣的問題,也到了砸鍋賣鐵,退舊改、退項目的地步。
比如,在去年,寶能就已經把位于科學城的寶能金融中心項目轉讓給了黃埔區某國資企業,另外,寶能此前介入的黃埔楓下舊改,現在退出了,目前由科學城集團接盤。而包括寶能國際醫療中心項目在內的資產,未來是否會被再次轉讓,目前還不好說。
寶能金融中心
不僅如此,與寶能命運相似的,還有黃埔的 500 強企業——雪松控股,現在也是瘋狂退貨,回流資金 。
房地產下行的環境下,除了寶能、雪松這些跨界企業艱難求生外,傳統的房地產企業也過得相當不如意,賣身、退舊改,或被掃地出門,也頻頻發生在他們身上。
像近期,融創就接連賣掉了增城的兩宗項目(融創金地商置御潮府、國貿 · 融創學府壹號)股權。
星河也退出了南沙大穩村舊改,南沙最大城更項目珠寶文旅小鎮因此也面臨 " 流產 " 的可能。
夏園終止與升龍舊改合作
這一名單還不止于此,房企退地、退項目、撤出舊改的遭遇,還有很多、很多 ……
2020 年之前,各大房企都是搶著拍地囤地,而現在,退地運動在變得愈演愈烈。
扒姐認為,這些開發商選擇退地或轉讓項目股權的原因有三:
第一,資金周轉壓力大,堅守住現金保衛戰的防線,才能活下去。
2020 年憑空而出的 " 三道紅線 ",直接給房企們來了一記 " 鎖喉 ",一方面要降負債防踩線,另一方面又被銀行抽貸,手頭沒資金的情況下,導致部分房企出現債務違約、評級下調、資金鏈趨緊的艱難處境,頻頻爆雷。
試問,諸如上述的融創、華夏幸福、寶能、佳兆業、雪松等一大批房企,有哪個是能獨善其身的?
據克而瑞數據顯示,未來一年房企到期債券金額排名中,HD、佳兆業、華夏幸福、融創都名列前茅,到期債券金額均超 100 億元。
計算公式:同比增長率 =(本期數 - 上年同期數)÷ 上年同期數 ×100%
這些開發商直接選擇退地,或轉讓項目股權,是回籠資金最快的方式,而且還能避開市場不確定因素的沖擊。這種斷腕求生的方式,最簡單也最直接。
第二,舊改政策的調整," 口袋只有幾個鋼镚 " 的房企等不起。
廣州舊改嚴禁 " 大拆大建 " 后,舊改速度大不如前,還存在很多變數,根據《廣州 213 個舊村推進情況》的資料顯示中得知,有 95 個舊改項目暫緩實施,何時再啟動?沒人知道!
諸如南沙的大穩村、魚窩頭村等幾個村,在名單中都被列為 " 暫緩實施 "。
第三,供應大,市場周期去化慢。據克而瑞數據顯示,目前,廣州的住宅庫存消化周期為 12.68 個月,而且消化周期的趨勢還是呈上漲的態勢。
毫不夸張地說,房企正面臨著生死線考驗,從今年多達 30 多家房企年報 " 難產 ",就能猜出一二,再怎么延期,都掩蓋不了慘不忍睹的業績和財務問題。
現金流為王,退地,退舊改,重新引入新的合作伙伴,都是開發商在割肉賣錢,以退為進,目的無非是為了求穩,保住現金流。
退地的浪潮還未停息,當初高杠桿囤的資產,現在也是時候吐出來了。
而且,留給房企的選擇不多了,現在改變策略,適當減負,為時未晚。畢竟,活著才有喘氣翻身的機會!
出品 / ZAKER 房產
文 / 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