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6 日,統計局公布了 4 月份的經濟數據:
消費下降 1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 2.9%。
大規模 " 全域靜態管理 ",尤其是中國經濟第一城上海的靜止,所造成的的經濟影響已經部分反映到了數據上。
相比全國經濟的宏大敘事,老百姓心中更加沸騰的問題是:
什么時候解封?疫情什么時候過去?
我們的生活,什么時候才能恢復正常?
解封!解封!
今天,上海市副市長宗明宣布表示,從 5 月 16 日起,分階段推進復工復商。6 月起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在 "7 天又 7 天 " 后,上海人民終于等來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雖然這個 6 月" 起 "又引發了人們無限的遐想。但不管怎樣,正?;嫩E象確實已經顯山露水。
你看:
又有飛機能從上海起飛了。
更可喜的是,5 月 14 日,編號 B-001J 的 C919 大飛機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在天上飛了 3 個多小時后平安降落。
即便在疫情中,中國國產大飛機的研發和試驗進程仍在繼續。
這是中國篳路藍縷了半個世紀,也要攻克的 " 工業明珠 "。終于,如今距離正式交付、商業化,只差拿到適航證的最后一步。
上海的火車站、高鐵站又再次出現一波人流。
只不過激動之余,評論區中也有不少人提出的是疑問:
截至 13 日,上海已有 5 家市級方艙醫院休艙。
他們是最后一個離開上海的援助隊,期間累計完成了 4000 多萬人次的核酸采樣。他們走時,留下了一聲" 上海加油 "。
3000 多家 " 白名單 " 企業的整體復工率超過 70%,847 家外資企業復工率已達 80%。
如今,復工復產,并不代表產能滿血復活。
復工復產的單位,要實行閉環管理,也就是要長時間住在工廠、公司,不能回家。在這個特殊時期,家里的老人、小孩正需要照顧,很多人面臨著生計與家庭的選擇。
網傳某家芯片復工企業,內部長這樣。
只是,大家都感到很急迫,都想要第一個。
這個春天,很多企業很難熬。
畢竟業務暫停之后,人力、房租、貸款不會暫停。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高級寫字樓、餐飲、服裝貿易等場所,租金昂貴。
疫情造成的影響,再疊加上游資源漲價、供應鏈不穩定等問題,大企業錢多還能咬咬牙忍一忍,中小微企業只求能喘口氣。
對很多完全依賴訂單為生的企業來說,一季度無法開工、無法發貨,就意味要錯失了今年的大頭訂單了。
今年以來,奧密克戎已經現身了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大一線城市。
清華、港中文、浙大等高校學者聯合發表的《封控的經濟成本有多大》指出:
如果北上廣深都封城一個月,四座城市實際收入會減少 61%,國民實際收入減少 8.6%,拖累全年 GDP 的 0.75%。
如果疫情導致上海、吉林 4 月 GDP 增量比正常情況下減少 55%,5 月減少 35%,6 月減少 10%,其余部分封控省份經濟(占全國 GDP 約 50%)在 4、5 月份損失 3%-5%,6 月恢復正常,則疫情將拉低全國二季度 GDP 增速 2.8-3.4 個百分點。
不過,此時此刻,上海已經走到了恢復常態化的最關鍵時期。
中國的大城市,在堅持 " 動態清零 " 政策下,為常態化防疫嘗試著不同的可能性:常態化核酸檢測、15 分鐘核酸圈 ……打破一例就靜止的思維。
黎明前最是難熬,但同時也是距離曙光最近的時刻。
按照上海的部署,接下來將分成三個階段打贏保衛戰
第一階段:鞏固清零攻堅 " 十大行動 " 成果階段。從現在開始至 5 月 21 日,重點是降新增、防反彈,持續減少封控區、管控區人數,防范區有序放開、有限流動、有效管控,全市保持低水平社會活動。
第二階段:向常態化防控轉換階段。5 月 22 日至 5 月 31 日,單日新增感染者數進一步減少,不斷縮小封控區和管控區范圍直至解封,加快疫情防控向常態化分級分類管理轉變。
第三階段: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6 月 1 日至 6 月中下旬,在嚴格防范疫情反彈、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實施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在這個恢復常態的過程中,我們心懷幾個希望:
第一,希望" 層層加碼 "的問題能夠清零。
在今天的新聞討論下面,有些話讓我印象深刻:
再次見面的時候,擁抱一定要更用力一些。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據悉,帝都深處的人也會在睡前打開這個號。高層會議、宏觀經濟、城市脈絡、政策變動 …… 這里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信號。
更多精彩經濟趨勢分析
請關注"智谷趨勢"
最近智谷趨勢開通了視頻號,每周都會分享深度視頻和直播,包括但不限于市場熱點分析、確定性投資紅利等,還有 5 位重磅嘉賓的8 小時干貨 PPT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