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日,陸續有多位應屆畢業生在社交平臺上爆料,與小鵬汽車簽署的《兩方協議》(即畢業生就業協議)被解約,目前涉及到的崗位包括測試開發崗、互聯網中心研發崗、前端崗等等。
據媒體報道,被毀約的學生大約有逾 20 位,但也有求職者在脈脈上透露,總數遠不止 20 人,目前具體人數還無法確認。
圖源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小鵬在解約的同時,給予了 5000 元的補償金額。
對于這種做法,網友們的態度較為分化。
表示理解的一方認為,受疫情影響,不少車企的生產節奏被打亂,現金流動性可能不如預期,加上原材料成本走高,新能源車企正處于持續燒錢的狀態,需要開源節流,另外,企業本身就有調整人員規模的權利,更何況已經支付了一定的補償。
反對的一方則認為,接受小鵬的 offer 時,畢業生們可能已經拒絕了許多其他公司的入職機會,而且如今已經錯過了招聘的黃金時期,小鵬突然解約會耽誤畢業生順利就業。
一位網友甚至直言," 小鵬向還沒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們展示了社會的險惡一面 "。
在小鵬之前,理想汽車也同樣因為解約問題被罵上熱搜,彼時理想的回應是,進行了業務調整,部分崗位被關閉,涉及部分今年尚未入職的校招生,且提供了調崗選擇和解約賠償的方案,解約金為一個月工資。
但與小鵬相同,網友們對于理想的做法也大多是不理解和反對。
站在應屆生的角度,被解約的確是一件讓人惱火的事情,錯過了校招的最好時期和更多好機會,疊加今年的就業形勢嚴峻,要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新崗位可能并不容易,這不是一個月工資或 5000 元賠償金就能彌補的。
但站在車企的角度,作出解約決定可能也是無奈之舉,疫情封控措施導致的供應短缺耽誤了銷售和生產進度,而且為了搶到優秀的技術性人才,新能源車企們給出的薪資通常不低,在經營狀況不如預期時,用人成本成為了一種 " 負擔 "。裁員和解約因此成了降本增效的主要路徑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從實際數據來看,小鵬汽車解約這一事件的熱度似乎有些 " 虛胖 ",點開微博熱搜的 # 小鵬汽車被曝毀約 20 余名應屆生 # 話題后,出現的第一條媒體報道微博轉發和評論量并不算高,而且在評論區,出現了很多無關緊要的內容,并非是對這件事的評判。
因此此類事件中,往往會有很多蹭流量和熱度的利益相關方,反向又推高了小鵬解約這一事件的熱度。
客觀來講,解約應屆生確實有不妥之處,但車企們的日子確實 " 不好過 "。
以小鵬汽車為例,小鵬去年第四季度凈虧損達到近 13 億元,同比增長 63%,盡管連續多月位居新勢力車企的銷冠位置,但受疫情打亂生產節奏的影響,其 4 月的交付量開始下滑,跌至 9002 輛。
另一邊的蔚來和理想生產工廠更靠近上海,因此受影響程度更大,交付量較前一個月近乎腰斬,因此理想對第二季度的業績預估十分保守,預計累計交付量僅為 2.1 萬 -2.4 萬輛,為一季度實際交付量的近七成。
因此在這個時間點,應該對企業多一些寬容,不然可能很容易陷入 " 用戶抵制——企業經營困難——裁員、解約 " 的惡性循環。
不過從目前小鵬被噴上微博熱搜第二的情況來看,網友們的關注點并不在企業方的難處和苦衷,更多的是對被解約者產生的共情與聲援。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鮑星娃
編輯 / 曾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