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趨勢(ID:zgtrend) | 王戰新
一家小公司,居然挑起了六個國家的產業 " 混戰 "。
2 月 8 日,年營收只有一千萬美元的小公司Auxin Solar向美國商務部提交了一份請愿書,要求政府審查在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采用中國產光伏零部件生產并銷往美國的光伏組件,是否存在規避雙反關稅的行為。
由于以上四國的光伏生產商太多太雜,美國商務部決定縮小范圍,根據 76 份調查問卷的反饋,篩選出 8 家重點企業作為調查對象。
年營收高達 809.32 億元、市值接近 4000 億、單晶硅片出貨量全球第一的隆基綠能;
年營收高達 2161.42 億元、有望進入 2022 年度《財富》世界 500 強榜單的比亞迪;
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第一、年營收 405.7 億元的晶科能源;
2020 全球最具融資價值組件品牌、年營業收入 280.1 億元的光伏企業阿特斯;
年營收 444.9 億元、在光伏電池轉換效率方面先后 23 次刷新世界紀錄的天合光能;
集新材料、新能源、精密切割絲、精密零部件、高端衛浴、資本合作等六大產業于一體的博威集團。
據悉,如果美國商務部發現這些企業違規,將對進入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 50-250% 的關稅。
其實,中國光伏產業被美國虐過好幾輪了。
美國政府曾在 2011 年、2014 年和 2018 年發起過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2012 年鼓動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21 年出臺一份法案,展開了新一輪制裁。
中國的光伏企業要擱淺觸礁了嗎?
光伏產業鏈中,上游為原材料,主要包括硅片、銀漿、純堿、石英砂等;
中游分為兩大部分,光伏電池板及光伏組件;
下游為光伏的應用領域,光伏主要用來發電,還可以代替燃料用來取暖等。
中國在光伏產業鏈上中游產業處于領導地位,特別是在多晶硅、電池片以及光伏組件領域,做到了全球第一。
產業鏈各細分賽道的集中度方面,差異較大,各環節產業集中度分別為:73%(硅片)、69%(硅料)、43%(組件)、38%(電池片)。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2021 年,中國新增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約 5300 萬千瓦,連續 9 年穩居世界首位。
截至 2021 年底,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 3.06 億千瓦,突破 3 億千瓦大關,連續 7 年穩居全球首位。
284 億美元是什么概念?揚言要取代廣東的越南,2020 年吸引的外資總額是 285 億美元。
在 PV-Tech 發布的《2021 年全球組件供應商 top10》排名中,前 10 名中國企業占 7 席,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晶科能源、東方日升、尚德、正泰太陽能居于第 1、2、3、4、6、8、10 位。
2000 年,施正榮在無錫創辦了尚德,李振國在西安建立了隆基的前身西安新盟,起點相差不大。
隨后幾年,專注多晶硅技術的尚德在無錫市政府的支持下急速擴張、突飛猛進,成長為中國光伏產業的一面旗幟,施正榮在 2006 年坐上了中國大陸首富的寶座,一時風光無兩。
在尚德的帶動下,80% 的中國光伏企業跟風走多晶硅路線,導致高品質多晶硅的價格從每公斤 28 美元暴漲到了 400 多美元。
而遠在西北的隆基股份,卻堅定地看好轉化效率更高的單晶硅,不搞盲目擴張,而是苦練研發內功,被同行嘲笑為頑固少數派。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當美國和歐盟發起對中國光伏企業的 " 雙反調查 " 時,多晶硅派被打得落花水流,尚德資金斷裂、瀕臨破產,唯有隆基股份實現了逆勢飛揚。
隆基股份打破了日本廠商的技術封鎖,實現了金剛線切割技術的國產替代,大大降低了單晶硅的生產成本。
由此,隆基股份成為光伏組件領域的新霸主,李振國也順利當上了陜西首富。
我國光伏產業已經覆蓋到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排名前十的國家和地區中,亞洲有 4 個,歐洲 3 個,拉美國家占 2 個,大洋洲 1 個。
不過,兩者是有區別的,中國高鐵是在本土做大以后逐步推廣出去的,而中國光伏企業從誕生起就是為國際市場服務的。在 00 年代,中國組裝好的光伏產品更是 90% 以上直接銷往國外。
當時中國的光伏生產成本極低,工人工資只有發達國家的 1/20,土地和原材料的價格也非常低廉。而各級政府為了鼓勵光伏產業發展,還會給予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所以中國光伏企業報出的光伏產品價格遠遠低于歐美同行。
被 " 中國價格屠夫 " 逼到墻角的歐美光伏生產商,就開始游說本國政府,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高昂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甚至扣押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
怎么辦?放棄歐美市場嗎?不行,全球光伏裝機量排名前十國家中,除了中國、印度和巴西,剩下七個都是 " 西方國家 "。
既然中美直航走不通,那就得找一個中間國家作跳板。而在諸多區域中,東南亞無疑是最好的跳板。
第一,東盟離中國近,又有合作基礎,在這里設廠很安全。
第二,東南亞的生產成本比中國還低,又出臺了較好的招商政策。
第三,從東南亞出口產品到歐洲或美國,還能享受關稅優惠。
所以,中國光伏巨頭們都跑去東南亞投資辦廠。
2015 年 5 月 6 日,天合光能泰國工廠正式奠基開工。該項目總投資達 1.6 億美元,形成年產能 700MW 光伏電池和 500MW 光伏組件的生產制造能力。
2017 年 5 月 19 日,阿特斯泰國工廠正式開業。該工廠主要生產阿特斯高效多晶三代太陽能電池和組件。
2020 年,隆基股份收購寧波宜則,該公司在越南擁有光伏電池年產能超 3GW,光伏組件年產能超 7GW,此次收購主要還是為了海外擴張出口,同時增加電池片產能。
晶科能源在馬來西亞擁有三個生產型企業,分別涵蓋組件和電池片的生產與銷售,這樣做直接規避了貿易壁壘中所提到的 " 海外只是組件加工地 " 的指責。
……
在隆基、晶科、阿特斯、天合光能等中國光伏廠商的支持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逐漸成為全球光伏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
數據顯示,2021 年上半年,美國約 80% 的光伏組件來自這四個東南亞國家。
這下把美國光伏企業整懵了,好不容易趕跑了中國制造,沒想到從東南亞冒出來一批新的 " 價格屠夫 ",其中還有中國老對手的身影。
正面打不過的美國廠商跑去美國商務部 " 訴苦 "。
3 月 8 日,總部位于加州的太陽能組件商 Auxin Sola 向美國商務部指控,中國太陽能組件制造商通過將太陽能電池片運輸到東南亞,完成組件封裝,以規避反傾銷和反補貼(AD/CV)關稅。
Auxin Sola 在請愿書中強調:" 目前,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柬埔寨進口的光伏組件將繼續降低國內生產商定價和競爭力,并限制了 Auxin Sola 再投資和擴大生產的能力。"
所以,美國商務部啟動對東南亞光伏產業的調查。
4 月 29 日,據紐約時報報道,最近幾周,由于商務部的調查,美國有 300 多個太陽能項目被取消或推遲。
其中包括,佛蒙特州安裝 60 平方公里太陽能電池板的計劃突然被擱置。德克薩斯州的一個項目將為 10000 多戶家庭供電,距離破土動工還有幾周的時間,但現在至少推遲到明年。
在美國各地,太陽能公司正在推遲項目,爭先恐后地供應,關閉建筑工地,紐約時報警告說,隨著拜登政府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調查,數百億美元以及數萬個工作崗位處于危險之中。
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估計,商務部的調查導致的太陽能部署損失或延遲,到 2035 年將導致額外的 3.64 億噸碳排放,相當于 7800 萬輛汽油動力汽車在道路上行駛。
這顯然與拜登的施政目標相沖突,拜登的目標是加快全國太陽能安裝的年進度,以實現他在本世紀末將美國排放量比 2005 年水平至少減少 50% 的承諾。
《華爾街日報》在近日一篇報道將 Auxin Solar 公司稱為 " 美國最討厭的光伏公司 "。
如果這些反對 Auxin Sola 的公司和機構能夠聯合起來向美國商務部施壓,那么美國商務部可能會選擇 " 高舉輕落 ",對相關的太陽能組件和電池板征收 50% 左右的關稅。
這樣的話,來自東南亞的光伏組件和電池板在美國市場依然會有價格優勢,畢竟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生產成本太高了,比東南亞高出好幾倍。
只要能賣出去,中國的光伏巨頭就有賺頭。
退一步說,就算美國商務部大幅提高東南亞光伏產品的關稅,徹底把中國廠商剔除美國光伏產業鏈,那也不用慌張。
隆基公司曾公開表示,公司的銷售區域布局全球,不會對美國單一市場產生重大依賴。
另外一位不愿具名的涉事企業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回應:最近美國對東南亞的反規避調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對于反傾銷反規避等貿易爭端,中國的光伏企業歷來都會積極應對,在這方面,行業內企業也都積累了很多經驗。
從國際形勢來看,歐洲國家將是中國光伏巨頭的主要突破方向。
俄烏沖突發生后,歐洲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暴漲,出現了能源危機。因此,歐洲各國紛紛出臺新能源發展鼓勵政策,物美價廉的中國和東南亞光伏產品得以暢銷。
還有,巴西、印度、土耳其等新興國家也在積極興建光伏發電站,需要從中國和東南亞進口大量的組件、電池板和逆變器。
中國在光伏發電領域的領導地位牢不可破,很難被人撼動。
除了太陽能獨領風騷外,中國在風能、水能、核能和生物能領域也處于世界第一方陣。
中國風電產業已經蟬聯 12 年全球第一;
世界十大水電站,中國占了一半;
中國在建的核電站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生物質發電量連續第三年位列世界第一。
不僅是一級能源,中國在二級能源開發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
2021 年全球前十大鋰電池企業,中國獨占 6 家,寧德時代市占率第一。中國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 250 座,約占全球總數的 40%,加氫站數量居于世界第一。
總之,中國已經建立了全球最完整、最強大的新能源產業鏈,將在 " 零碳 " 經濟時代發揮獨特作用。
比爾蓋茨曾在其著作中提到:" 零碳 " 是一個巨大的經濟機遇,那些建立起偉大的 " 零碳 " 企業和偉大的 " 零碳 " 產業的國家,將在未來幾十年里引領全球經濟。
參考資料:
1、《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022 年 3 月 23 日
2、《多家光伏企業回應反規避調查影響:積極應對》,證券時報,2022 年 5 月 17 日
3、《光伏新動力|光伏大軍為何紛紛齊聚東南亞市場?》,香港財華社,2022 年 4 月 8 日